青岛科技大学吴其晔教授来我院讲学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10 15:32:01浏览次数:

吴其晔.jpg

  11月8日上午,青岛科技大学吴其晔教授应邀做客我校韶风名家论坛,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软物质流变学和高分子结构流变学”的学术报告。受流变力学研究所所长张平教授委托,副所长赵荣国教授主持报告会。院长罗文波教授、副院长张俊彦教授、副院长龙志林教授以及游世辉教授、张为民教授、尹久仁教授、邓旭辉副教授、姜勇副教授、丁燕怀副教授、胡小玲博士等教师和我院全体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吴其晔教授的学术报告分“软物质流变学”和“高分子结构流变学”两个专题。吴教授首先引用法国科学家de Gennes在1991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发表关于“软物质”的讲演,指出在人们熟知的固体和液体之间,尚存在着一类特殊的物质,即“软物质”。“软物质”最大的特点不只是“软”,而是相对于弱的外界刺激,能作出相当显著的响应和变化。“流变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正是这类“软物质”,尤其是高分子溶液和熔体,它们会因微弱的外力扰动而改变其流变或变形状态,也会因微弱的结构异化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流变和其他功能特性。软物质“复杂性”和“柔性”的特征,决定其“微观结构复杂”和“性能易变”的特点。吴教授从热力学分析角度,指出与硬物质“能致相变”不同,软物质受“熵致相变”控制,即熵变对软物质的状态和性能有显著影响。熵是温度的函数,不可量子化,所以不可采用量子力学(普朗克常数)处理,需采用标度理论(布朗热运动)进行研究。根据软物质的奇异流变性质,可以开发出诸多新型工艺技术,如高分子液晶纺丝技术、血液流变诊断技术、电流变技术、新型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等。吴教授还通过“可怕的沼泽地”和“搅拌混凝土”两个实例,解释“触变性流体”和“震凝性流体”,指出流体微观结构的破坏速率与恢复速率的竞争机制决定流体在宏观表现上是剪切变稀(黏度减小)还是剪切变稠(黏度增大)。

  在“高分子结构流变学”专题部分,吴教授认为“高分子流变学”可划分为“高分子加工流变学”和“高分子结构流变学”。高分子加工流变学又称“宏观流变学”或“唯象流变学”,主要研究与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有关的理论与技术问题;高分子结构流变学又称“微观流变学”或“分子流变学”,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奇异流变性质与其微观结构。吴教授指出,结构流变学的根本任务是构造联系材料微观结构与其流变性质的流动模型,获得正确描述材料复杂流变性的本构方程;高分子结构流变学分孤立分子链的运动学和缠结分子链的运动学两大部分,分别描述聚合物稀溶液和浓厚体系的非线性流变性;孤立分子链运动学的核心在于设计能描述链状分子特征及其黏弹性特征的分子模型,利用统计力学原理构建本构方程;缠结分子链运动学的核心在于恰当设计模型以正确描述分子链缠结的特性、正确描述缠结分子链的各种运动模型及其相互关系,克服复杂体系运动方程求解的困难,构建本构模型(如Edward管模型、de Gennes蠕动-蛇行模型、Doi-Edward模型等)。

  学术报告结束后,全场对吴教授精彩的报告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对这位白发苍苍的教授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湘潭和青岛两地在流变学研究领域素有渊源,1984年袁龙蔚教授在青岛开设“全国流变学讲习班”,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这次请吴其晔教授来湘潭大学流变力学研究所,做客韶风名家论坛。11月7日晚还专程拜访了张淳源教授,两位老教授促膝交谈,互赠书籍,分享流变学研究的成功与喜悦。本次“软物质流变学和高分子结构流变学”专题学术报告的成功举办,将对促进我院流变学学科发展、开展流变学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吴其晔教授简介:

  吴其晔,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杭州人,1943年4月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73年起在青岛科技大学任教。1984至1986年留学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大学、亚琛(Aachen)大学,专修高分子流变学。1994至1996年为德国亚琛(Aachen)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为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室主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负责人。《高分子物理学》国家精品课负责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重点学科“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负责人,“橡胶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曾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材料工程与科学部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北京科技大学、济南大学客座教授。

welcometo银河娱乐网站通知公告